題 目:騎行在世界第三極
主講人:華東交通大學土建學院 嚴云
時 間:10月13日(星期五) 晚7點整
地 點:圖書館202
歡迎師生屆時前往聽講!
黨委宣傳部
2006年10月11日
附:主講人簡介
主講人感言:
一次感動之旅
今年的7月中旬,我們逃離繁華、喧囂、酷熱的都市,一行三人背著重重的行裝分別從北京和南昌匯集到這次天路騎行的起點——西寧。我們都是忠實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對自行車長途旅行有無限的向往。
雪域高原是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極。因為不可議的偏遠艱險,進入的艱難,這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在我們這個浮躁時代還保持著她原有的特點。出于對沿途地理地貌的巨大變化、美麗的山川湖泊、純凈的藍天白云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及精神享受的向往,我們準備了很久;對于藏民的純樸、熱情、善良、簡單以及和他們生命生活融為一體的宗教,我們一直懷有敬意,想親自去體驗,為此我們期待了很久。
這次天路騎行自行車均是通過中鐵快運發送的,總共歷時近一個月,從西寧出發,沿著109國道一路經過日月山、青海湖、柴達木盆地、昆侖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和羌塘大草原,到達拉薩,換乘車再前往世界最高峰——珠峰和天湖納木錯。從西寧到拉薩,沿途穿越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域,即:西寧到青海湖的東部季風區、青海湖西邊到昆侖山口的西北干旱區和昆侖山口到拉薩的青藏高原高寒區。一路上地貌、氣候、植被、動物、家畜、耕作方式、民居、民族、宗教、文化、經濟變化巨大。這是一條黃金體驗線路,為這次出行,雖然讀上半年的相關書籍,但是還覺不夠。
就騎行而言,單程120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艱難漫長路程,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沖動,而是健壯的身體、睿智的頭腦和一顆感恩且平和的心。去之前,很多人不解和擔心,為什么要騎車去?原因很簡單,就是喜歡,喜歡就去吧。騎行在平整的柏油路上,藍天白云下,人、車和自然是多么的協調,我們感覺到了幸福;露宿在湖邊,在銀河星空下,美極了,我們感覺到了生命的平和與平凡;行走于蒼茫大地之中,我們真正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我們是自然的一份子,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報答自然。疲憊的騎行之后總會有燦爛的微笑與溫暖的招呼,藏民的熱情友好,讓我們不斷的回味,想起年少時那種簡單、無猜、協調的人際關系。
我想,天路騎行最大的體驗不在于身體,在是精神上的,面對美景,我們經常無語,只是靜靜的坐下來,什么都不想,卻又想到了很多。


圣湖納木錯

高山草甸

拉孜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