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學院、經管學院“火車頭”暑期社會實踐隊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羊獅慕鎮書樓村開展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在實干中增長見識,在安福繪鄉村振興“多彩”畫卷。

黨史“紅”,深植革命精神。實踐隊的第一站來到了贛湘邊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走訪了彭德懷故居,在此重溫“安福蘇區的創建、鞏固與發展”“彭德懷與紅軍四克安福縣城”等紅色歷史。聽著講解員的動情講解,看著紀念館里的文物陳列,隊員們認真學習曾發生在這一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故事,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實踐隊員邱芳盈感嘆道:“安福縣紅色文化資源很豐富,紀念館和故居建設得非常好,我們應該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這樣能有效提升安福縣書樓村的知名度,以紅色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生態“綠”,同逐“綠”“富”共贏。安福縣書樓村依山傍水,自然生態保存完好,耕地面積2861.99畝,林地面積2.3萬畝。生態要“綠”,百姓要“金”,為了探尋該村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實踐隊走訪調研了當地的土特產店和八月瓜種植基地。在春源土特產店,隊員們受邀一同參與制作李子干這一土特產品,體驗了清洗、改刀、熬糖、裹糖的過程。在店內調研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該店的農特產品全部取材于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再輔以傳統制作方式,如安福火腿、霉茶、脆辣蕎頭等,“土”味十足、“特”色十足。據店鋪負責人介紹,店里主要采用“前銷售店面+后家庭作坊”的制作模式,全家參與加工,年銷售額最高可達200萬。隨后,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為該土特產店的發展痛點提供了一些建議,并為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文創包裝設計,打造“傳統媒體+新媒體”營銷平臺,開展助農直播。在八月瓜種植基地,隊員們詳細了解了八月瓜的種植情況,同時也學習了八月瓜培育、銷售、產品開發等相關內容,并為果園的直播帶貨出謀劃策,為鄉村振興注入青年力量。
支教“白”,點亮教育螢火。在羊獅慕學校,隊員們以支教的形式,在孩子們這張白紙上寫下了“強國復興有我”的期盼。一場“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主題宣講贏得了滿堂喝彩,隊員們與孩子們交流自己的成長感悟,鼓勵大家好好學習,成為有用之才,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隊員們還結合學校特色,帶來了安全知識問答競賽,以問促學。來自七年級三班的一名男生,熱情地展示著他的獎品——一件印有華東交通大學校徽的文化衫,他說:“你們的問題我都會!你們的學校我要去!我想以后把高鐵修到我的家門口,讓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好!”
志愿“藍”,擦亮文明底色。這么一群“小藍人”在書樓村隨處可見,實踐隊員們走村入戶,開展志愿服務,助力文明鄉村創建。隊員們開展了多場志愿服務,“七一”當日走訪慰問老黨員、在書樓村開展了“撿拾小煙頭·傳遞大文明”志愿服務、在雙搶期間走進田里幫助當地村民插秧、一對一宣講安全知識、開展“村晚”表演等。隊員們著力于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弘揚“鐵人鐵軍”精神,以實際行動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守護“金”,保衛村民“錢袋”。實踐隊員們結合專業特色,在當地農村信用社以及街頭宣講預防金融詐騙,通過案例宣講等形式呼吁村民們保護好“一卡、二碼、三要素”,并協助村民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將金融知識送到村民身邊,為村民的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一支24人的隊伍,一幅交織著黨史“紅”、生態“綠”、支教“白”、志愿“藍”、守護“金”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實踐隊員們從校園走向田間地頭、村道巷口,追尋紅色歷史故事,探尋鄉村振興路徑,把青春的華章寫在了祖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