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即日起推出“教育強國大家談”專欄,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努力回答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加強建設教育強國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今天一起來看電氣學院展愛云教授的觀點。
教育強國的中心任務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必定離不開專業教師,好的專業教師要用自己的“智、仁、勇”培養學生的“智、仁、勇”,從而為教育強國提供關鍵性支撐。
一是掌握方法、啟迪興趣,教會學生做深學問,成為一個“智者”。“智者”是指充滿智慧、具備廣博知識并有深入理解能力的人。首先,在知識傳授過程中,通過文獻查閱、實證研究等幫助學生掌握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次,通過現實問題導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匯報辯論等方式,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是鑄就愛心、擔當責任,教會學生做人,成為一個“仁者”。“仁者”是指具備慈愛、關懷和同情心的人。首先,通過全過程的行為示范和價值引領,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規范,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其次,通過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人的感受和處境,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并在課程中融入愛心教育內容,例如通過討論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思考關于友善、公正、關懷、愛國、尊重、包容等觀念;最后,利用課程的相關復雜工程問題和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工程和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關系,培養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的意識,培養家國情懷。
三是樹立自信、激發動力,教會學生勇于擔事,成為一個“勇者”。“勇者”是指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表現出勇氣、堅毅和奮斗精神的人。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教學中適時對學生表現做出正向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對自己的積極認知,從而激發他們內心的勇氣和成為勇者的潛力;其次,需要培養學生堅韌的耐力與永不放棄的毅力,教育學生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目標,鼓勵他們從失敗中學習,培養逆境中的堅韌品質;最后,培養學生挺身入局的精神,組織學生參與團隊項目或小組活動,讓學生學會團隊分工,正確定位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職責,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技巧和領導能力,為他們提供參與競賽、演講或其他特殊項目的機會,以激發成長動力和發展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