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節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為了做好我校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現將有關甲型肝炎相關預防知識告知如下,請全校師生做好預防和自我保健工作,尤其是各學院學工辦務必對學生做好宣傳工作。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發病原因大多與“吃”密不可分。
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人們通過食入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等。
甲肝的癥狀和愈后:甲肝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后10天傳染性最大。多發生于兒童和青少年,一般潛伏期為2~6周。甲肝急性發病有發燒、怕冷、食欲下降、無力、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大部分人沒有癥狀,只有少數人出現黃疸,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但其病程一般都在一個月左右,此后還要有一到兩個月的休息才能完全恢復。
甲肝的預防措施:
(1)廣泛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活動;
(2)做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經常消毒,做到不喝生水;
(3)加強飲食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做好公共衛生;
(4)加強學校、中小學、幼兒園等集體單位的衛生管理,消滅可傳播甲肝的媒介昆蟲,如蒼蠅與蟑螂;
(5)注射甲肝疫苗或丙種球蛋白對預防甲肝有一定保護作用,接種時間越早越好,不應遲于接觸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