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闡述了建設教育強國重要意義,指明了教育強國建設的前進方向,本期的“教育強國大家說”欄目,一起來看研究生副院長童立紅的觀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一論斷明確了建設教育強國在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中的基礎性地位。人才培養既是教育強國的目標,也是科教興國的支撐,更是教育賦能科技的橋梁。因此,實現教育強國就是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時代新人“重在教”。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人類文明的開拓者和傳承者,承擔傳播文化和知識的任務。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教師則是育人的主體,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教師不僅要為個體的發展提供指引與幫助,更要完成社會責任,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時代新人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題,其前提是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方能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保駕護航。
培養時代新人“輔以導”。“導”則是指政策引領,就是要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體系,保障教育強國戰略實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為推行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在這個政策的指引下,構建基于本土的高質量教育體系,使其能夠回答教育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有力支撐,也是實現教育強國的根本保障。各層次學校也要能夠制定適應教育發展的政策,尤其是高校,要立足地方和行業,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與特色,為社會培養特定領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培養時代新人“成于學”。“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國家、人才、學校三者之間的這一相輔相成的關系意味著國家要強盛就要大量培養和使用時代新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因此,牢牢把握教育與人才的關系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核心。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的機遇,要在“教、導、學”上一體推進,形成同頻共振效應,才能有效、快速推進教育強國戰略,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壯麗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