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學校舉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博士宣講團第三次集體備課會。校黨委書記柳和生出席并講話。他強調,教育工作者首先是政治工作者,每一位教職員工的政治素質、政治能力都要承擔得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三全育人”要育“三全人”,讓學生在思想上、能力上、體質上得到全面發展。博士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帶動了博士主動介入思想政治工作,把每門課變成傳授知識的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進而將課程思政發展為專業思政,甚至學科思政。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波、電氣學院教師張建輝分別從文科、工科的角度,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中的“人民性”和“交通強國”相關內容進行備課展示,他們將專業知識融入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中,并與學校的辦學特色、“新鐵軍”精神等有機融合,引導師生從專業學習中、從日常生活中、從科學研究中找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結合點,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育人的方式有很多,課程思政的關鍵是要結合專業背景選好內容、定好方式,講好故事。”備課會上,博士宣講團成員各抒己見,分享自己在備課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并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與自身專業領域,探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關教學科研重點、教學方式方法等,現場氣氛熱烈。
柳和生認真觀摩備課展示、傾聽交流討論并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博士宣講團成員的備課頗用心意、頗有新意,既有點睛之筆,也有經典之言;既是知識的跨界,更是思想的跨越。就進一步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柳和生強調,
——要做到“三個位”。每一名博士都是宣講員,“宣”要高站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講”要全方位,把握政治邏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世界邏輯,并交叉融通,讓宣講更有親和力、感染力;“員”要做到位,學得好是講得好的前提,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克服學習片面不系統、表面不深入、紙面不實踐的“三面”傾向,做到常學常新、久久為功。
——要做到“三個理”。要講清楚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理、道理和哲理,更要用情理講到學生的心里;要講清楚黨的二十大對偉大事業的戰略部署,使命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要“通天氣”“接地氣”“冒熱氣”,結合行業和學校實際,用鮮活的事例講清楚博大精深的道理。
——要做到“三個要”。要把過去5年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融化為鮮活的實踐教材;要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具化為辦學治校的實踐目標;要把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內化為團結奮斗的實踐行動。

教工部負責人,博士團宣講團全體成員,省一流學科、博士點培育學科相關教師黨支部代表,“雙帶頭人”重點培育賽道獲獎成員代表參加備課會。(陳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