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日報]十年愛心接力情暖孤單老人
作者:
來源:南昌日報
時間:2007-01-06
瀏覽:
元旦佳節,雖說空氣中飄著絲絲寒意,在西湖區南浦街道進賢倉社區13位老人心中卻流淌著融融的暖流,因為“孫子孫女”又來陪她們過節,給她們讀報……“一家人”其樂融融。
家住南昌倉58號的周何婆今年已是91歲高齡,雖說是一個人生活,她并不覺得孤單寂寞。元旦那天,她的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孫子孫女”又來和她一起迎新年,這些孫男孫女就是華東交通大學的同學們。每逢節假日,學生們結伴來到老人家中,打掃打掃衛生,和老人拉拉家常。每次學生們的到來給老人冷清的屋子帶來許多生氣,也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許多快樂,“這些孩子們經常來我這里,幫我搞衛生,陪我說話,他們來了我可高興了。”
時光倒流至10年前,南浦街道(原稱筷子巷)與華東交通大學結為學生黨員幫扶對子,長達十年的“愛心接力”也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張敏,華東交通大學99級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是“愛心接力”的發起人之一,起初她的想法很樸素:“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以后的時間里,學生們一屆一屆畢業,又一屆一屆頂上去。情同祖孫的“愛心接力棒”一直未中斷,這些年輕人對老人們的關愛與溫情也永遠地留在了老人的心中。
雖然許多老人叫不出學生們的名字,但早已習慣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些歡聲笑語已經成為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莉文、許燕屏兩位同學都來自河南,在家是獨生女,但是一進校門,她們就加入“愛心接力”的隊伍——照顧86歲的老人胡太妹,卻絲毫沒有半點不周到的地方。胡太妹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高莉文、許燕屏便每周幫助老人料理家務,陪老人聊天,讓老人找到晚年的快樂和幸福。4年后,當她們畢業離開母校后,馬衛東、王旭等同學接過扶助老人的“愛心棒”。上周末,同學們來到胡太妹家,在閑聊中無意得知老人近期很想吃咸餅干。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天午飯后,胡太妹老人手中便有了幾包蔬菜汁餅干。一位男同學,為什么能如此細心?馬衛東對記者說:“這些都是師姐們‘傳授’的!”
為使“愛心接力棒”能一屆又一屆繼續傳下去,去年11月,南浦街道與華東交通大學成立“牽手夕陽”愛心基金,進賢倉社區的13位老人每年能從中領取15000多元的愛心基金。為了有足夠的愛心基金,學生在每個寢室成立了生活廢品回收站——“綠色角”,把廢品回收所得款項全額存入愛心基金。
彈指一揮間,10年過去了。華東交通大學的同學們把照顧老人當成自己分內之事,他們親切地稱呼老人們為“奶奶”。90歲的杜冬花患有中風,生活艱苦,左鄰右舍都為老人嘆氣。現在,鄰居們每每看到老人家里來了一大群學生,都羨慕地說:“杜老太有了這么多這么好的孫子、孫女,真有福氣!”
家住南昌倉58號的周何婆今年已是91歲高齡,雖說是一個人生活,她并不覺得孤單寂寞。元旦那天,她的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孫子孫女”又來和她一起迎新年,這些孫男孫女就是華東交通大學的同學們。每逢節假日,學生們結伴來到老人家中,打掃打掃衛生,和老人拉拉家常。每次學生們的到來給老人冷清的屋子帶來許多生氣,也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許多快樂,“這些孩子們經常來我這里,幫我搞衛生,陪我說話,他們來了我可高興了。”
時光倒流至10年前,南浦街道(原稱筷子巷)與華東交通大學結為學生黨員幫扶對子,長達十年的“愛心接力”也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張敏,華東交通大學99級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是“愛心接力”的發起人之一,起初她的想法很樸素:“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以后的時間里,學生們一屆一屆畢業,又一屆一屆頂上去。情同祖孫的“愛心接力棒”一直未中斷,這些年輕人對老人們的關愛與溫情也永遠地留在了老人的心中。
雖然許多老人叫不出學生們的名字,但早已習慣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些歡聲笑語已經成為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莉文、許燕屏兩位同學都來自河南,在家是獨生女,但是一進校門,她們就加入“愛心接力”的隊伍——照顧86歲的老人胡太妹,卻絲毫沒有半點不周到的地方。胡太妹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高莉文、許燕屏便每周幫助老人料理家務,陪老人聊天,讓老人找到晚年的快樂和幸福。4年后,當她們畢業離開母校后,馬衛東、王旭等同學接過扶助老人的“愛心棒”。上周末,同學們來到胡太妹家,在閑聊中無意得知老人近期很想吃咸餅干。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天午飯后,胡太妹老人手中便有了幾包蔬菜汁餅干。一位男同學,為什么能如此細心?馬衛東對記者說:“這些都是師姐們‘傳授’的!”
為使“愛心接力棒”能一屆又一屆繼續傳下去,去年11月,南浦街道與華東交通大學成立“牽手夕陽”愛心基金,進賢倉社區的13位老人每年能從中領取15000多元的愛心基金。為了有足夠的愛心基金,學生在每個寢室成立了生活廢品回收站——“綠色角”,把廢品回收所得款項全額存入愛心基金。
彈指一揮間,10年過去了。華東交通大學的同學們把照顧老人當成自己分內之事,他們親切地稱呼老人們為“奶奶”。90歲的杜冬花患有中風,生活艱苦,左鄰右舍都為老人嘆氣。現在,鄰居們每每看到老人家里來了一大群學生,都羨慕地說:“杜老太有了這么多這么好的孫子、孫女,真有福氣!”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