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它的人民分布在世界各地,它曾幾度遭受苦難,在歷史的舞臺上卻始終挺立,曲折的歷史和人民卓著的成就使這個民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就是猶太民族。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力量讓他們一路風雨一路歌地走到今天并最終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度?
4月19日晚上七點,孔目湖講壇在圖書館202學術報告廳如期開講,來自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潘光教授做客本期講壇。他分別從猶太文明和猶太人在中國兩個角度闡述了猶太民族的歷史和猶太文化的特點。在將近三個小時的講座中,潘教授以其幽默風趣的言語和獨到的見解引來場下如潮掌聲。

古代猶太文明的產生和離散
有學者認為猶太文明和中華古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最為悠久的兩個文明,都有著將近5000年的歷史。猶太文明發端于兩河流域,而后離開了兩河流域進入了當今的巴勒斯坦,在領袖摩西的帶領下進入了埃及,猶太文明得已繼續傳承和發揚,并在此之后創立了猶太教“十戒”,完成了民族和宗教的統一。
之后,猶太民族第一個王國建立,在所羅門統治時期進入鼎盛,史稱“第一圣殿”時期。非常不幸的是隨著所羅門的去世,猶太王國一分為二,分成了南北兩個王國,遭到了來自周圍王國的進攻,造成了猶太十個部落的遺失,也就是猶太民族的第一次分散。公元前816年,巴比倫帝國滅亡了南部的猶太王國,造成了猶太民族的第二次離散。之后波斯國的建立完成了猶太民族的重建,史稱“第二圣殿”時期,接著羅馬帝國滅亡了波斯帝國,形成了猶太民族的第三次離散。而猶太民族的歷史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分與合之中逐漸成長壯大,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特殊的民族 不屈的意志
與世界上幾乎所有文明都不同的是,猶太文明在長達2000年的時期里沒有一個生存和發展的家園,猶太人民分散于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并由于它的非正統性和外來非主流性受到其他各個民族和國家的排擠、制約。猶太人民更是忍受著寄人籬下的慘痛遭遇。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它文明的多元與融合性。
它的宗教文化基礎來源于希臘、羅馬和西塞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塔木德文化與中國的漢儒文化有著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塞法迪文化反映了西班牙文化、阿拉伯文化與猶太文化的交融,意第緒文化更是兼具了德國文化與猶太文化的共同特點。
歐洲是猶太人發展的核心,以卡爾·馬克思為代表的杰出的猶太人為歐洲文明乃至全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猶太人喜愛群居,始終表現出孤立的成分。但猶太民族又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他們從基督教改革聯系到了自身的發展,改變了以往的宗教語言和繁瑣的宗教儀式。從而形成了正統、保守和改革派,適應了形勢的發展要求。

從猶太民族家園到以色列國
猶太人經受了一系列屠殺、排擠、壓迫之后,深深理解自己的民族很難做到與外民族的同化,更難以得到主流民族的認同,因此要想長久的生存下去就必須建立自己的國家,他們最終選擇巴勒斯坦建立了屬于猶太人自己的民族家園。
通過一系列的買地、開荒等措施,并在阿拉伯民族的強壓之下,通過一次次的爭議與戰爭,以色列,這樣一個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國度建立起來了。

中猶文化的異同與交融
猶太大屠殺和一系列歷史事件形成了猶太民族刻骨銘心的民族回憶,同時也成就了他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重視文化與家庭等方面他們和中華文明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也同樣具備在困境中團結一致求發展的民族氣節。他們曾在歷史上不同時期來到中國的上海、天津、開封、臺灣、香港等地,與中國人民和睦共處,并留下了猶太人璀璨的民族文化。時至今日,開封猶太紀念會堂,上海猶太會堂(和平飯店)等都成了中猶文化交融和中猶人民友好的見證。
在講座中潘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大量圖片,并回答了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

宋朝猶太人在開封的居所

二戰期間猶太難民居住區紀念碑

中國小朋友與猶太小朋友在一起
(攝影:詹前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