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貽勝,今年20歲,是華東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大二的學生,是一名靠著別人的捐助一路從小學讀到了大學的特困生。還沒大學畢業的他,卻想到要“反哺”社會——他靠著撿破爛、寒暑假打工掙來的錢,資助著其他特困生。
22日,記者走近這名充滿愛心、懂得感恩的大男孩。“感受到了溫暖,自然也會溫暖別人。”他的這句看起來很樸實的話深深打動了記者。
他靠資助完成學業
上午10時許,記者在寢室里見到了諶貽勝。這是一個身材瘦小的男孩,但他的雙眼明亮、熱情,沒有一點自卑的影子,散發出經受磨練后的堅毅和剛強。
諶貽勝1987年出生于奉新縣一個小山村的貧窮家庭,父親早年聾啞,母親患有小兒麻痹癥。9歲那年,父親突然去世。 自小懂事的他一夜之間長大更多,他天天出去撿破爛賣,希望給自己讀書多攢點錢。到初二實在拼湊不出學費時,諶貽勝憂慮地坐在小河邊傷心流淚。一個禮拜后,班主任找回了他,學校免去了他接下來兩年的學費,并包下了他的食宿。小諶沒有辜負班主任和學校的希望,以名列前茅的成績回報他們。
很幸運,在走過初中進入高中時,小諶沒有再次輟學。他被編入了吉安二中的“宏志班”,學雜費全部免除,并且得到生活上的補助。
諶貽勝進入華東交通大學后,不僅學校免除了學費,同時他又獲得了“西部開發助學金”,在學校的學雜費基本解決了。
打工掙錢資助他人
“接受了別人的幫助,要學會感恩。”諶貽勝利用周末、寒暑假、節假日四處去勤工儉學。他到過新舊書城賣書、上門推銷報紙雜志,還到過紡織廠上貨、在工地上打工。這都是些耗時耗力的苦力活。在去年暑假的一天,諶貽勝在一工地上做事,把河堤的茅草鏟平。做了2天賺了50來塊錢,可是那幾天氣溫很高,整天都沒風,回去之后,他就中暑了。
掙來的血汗錢,諶貽勝自己舍不得花。去年9月,得知家鄉一名高二學生洪梅華因家庭貧困面臨輟學,諶貽勝決定資助她完成學業,定期給她寄生活費。此外,他還資助過另兩位中學生。這一年多來,他掙來的2000多塊錢全部捐給了資助對象。
血汗錢給了別人,諶貽勝自己卻沒什么錢花,他生活很節儉,吃的是學校食堂最便宜的飯菜,穿的也是很普通的衣服。
諶貽勝說:“我的成長受到很多人的幫助,還受到政府的資助,我現在想利用自己的勤工助學和獎學金來回報大家。”
諶貽勝還笑著說:“這些體力活雖然很辛苦,但用這些賺的錢幫助其他人,在我心里得到的安慰是無法替代的,所以無論多辛苦,我都會一直做下去。”
愛心像水,流淌無聲。諶貽勝感恩的行為正在感染著越來越多的學生。“以后我要像貽勝哥哥一樣幫助別人。”洪梅華在給諶的回信中這樣說。而華東交通大學校園里,如今也時常可見奉獻愛心的人的身影。
(都市消費報》2007年4月24日A02版)
責任編輯:admin